本篇沒有在pi network首頁更新
最近不少網友,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網民,在pi network英文聊天頻道不斷的詢問關於KYC和隱私保護的問題
創辦人尼古拉斯在聊天室中統一回答了關於KYC各資和隱私保護的問題
意思大致上就是,pi network項目在KYC蒐集各資中,遵守了歐盟制定的個資法GDPR
GDPR全名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一般資料保護法,就很類似台灣的個資法
這項法規在2018/5/25正式生效
這項資料保護法還有一個特性就是"被遺忘權",就是用戶假如某一天不用某網站的帳號
用戶可以要求網站刪除關於他在這個網站上曾經留下的任何各資包含連結,副本,複製品,可攜帶權
法律的適用對象是誰??
除了歐盟境內企業,任何境外公司的客戶有歐盟公民,雇用員工有歐盟公民,跟歐盟合作的供應商,甚至是非營利組織也要遵守
所以只要你念的出名字的知名全球企業
例如Facebook Instegram Twitter Google Apple ........他們的服務客戶有歐盟成員國的話,一定要遵守這項法令
保護的資料包含
個人身分、生物特徵: 例如電話號碼、地址、車牌、病歷資料、指紋、臉部辨識、視網膜掃描、相片、影片、
電郵內容、問卷表單等,甚至社會認同、文化認同、地理位置等,
只要是一個人所能產生出的任何資料,幾乎都被重新定義為個人資料並受到保護。
線上定位資料: 例如 Cookie、IP 位置、行動裝置 ID、社群網站活動紀錄等。
而企業如果對歐盟公民的個資保護不周,像是資料外洩、個資遭駭、非法存取、分享給無權利使用的第三方;或是將個資用於非雙方當初約定的目的,
例如A活動蒐集的資料,用於另一個不相關的B活動;以及就算在個資為外洩的情況下,沒有採取足夠的安全技術保護個資、
沒有給予當事人刪除或更正個資的權力,都違反GDPR規範。
一旦沒有妥善處理個資或個資外洩,需要在72小時內通報給資料保護主管機關(Data Protection Authority)
如果沒有執行個資保護風險評估、沒有任命資料保護長、沒有即時通報、違法向第三國傳輸個資。
一旦違反以上狀況,會被處以2 千萬歐元(約新台幣7億元)或全球總營業額4% 的罰鍰。
資料來源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9249/gdpr-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eu-
2000萬歐元可能對於富可敵國的企業傷害不算很大,但是全球總營業額的4%,罰起來可是相當嚇人
回到pi network,各位有沒有發現,pi network在個人資料中有這個按鍵
這也是到幾個月前才新增的
新增刪除帳號選項就是要遵守歐盟GDPR規範中的被遺忘權
如果真的有用戶不繼續玩pi network這個有機會發家致富的項目
他不只是刪除app而已,他更下定決心連自己當初留在這個網站的各資都要一起移除
就可以使用這個功能
這個項目全球活躍用戶突破2900萬,還有更多的人已經下載,挖沒多久就放棄了那種
一定也有一票人,除了刪除app之外,也不想要任何曾經在上面的個資,甚至刪除所有帳戶資料使用這個功能
認知不足還不願意花時間精力補足認知,抓準將來加密貨幣帶來的劃時代革命,覺得可惜更覺得不值得同情
老實說我個人沒有很在乎隱私保護,因為當你使用網際網路的時候,基本上就沒有所謂"隱私"可言了
但是歐盟既然可以在這資訊傳遞很快的環境下提出更嚴格的個資法令,這一篇就是寫給很在乎隱私的人看
說pi會有個資外洩的疑慮,當作歐盟GDPR市塑膠嗎??pi network願意被歐盟罰2000萬歐元嗎??
幣圈很喜歡拿比特幣來比較,就拿比特幣來說,當初比特幣剛問世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不信
市價才0.多美金,用普通電腦就可以挖礦運算,一天50個,有人花10000個去買Pizza,更多人七早八早就脫手賣光
如今一顆市價最高60000多美金,最近因為南非變種病毒等種種原因恐慌賣壓降到40000多美金
當然也有少數的早期挖比特幣的玩家,幣沒有全部賣光光,直到現在
大家還記得他嗎?這一位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過
他就是比特幣Logo設計者BitBoy crypto,目前比特幣Logo從2011年他畫出來使用至今
既然會設計比特幣Logo,代表他是超級比特幣信徒,一定是早期就挖了很多比特幣,努力抱在手中沒有全部脫手
第一個影片就是他買藍寶堅尼跑車到貨錄的影
如今,他也有在挖pi
pi network有非常大的野心,由史丹福大學區塊鍊學院的講師尼古拉斯,改善了比特幣的缺點,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共識生態鏈
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主網
欲搭上末班車,歡迎+我邀請碼一起挖礦
對於挖礦有疑問的人也可以加我line:asd55538詢問